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洛阳市散装水泥管理办法》的决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8 14:03:25  浏览:9710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洛阳市散装水泥管理办法》的决定

河南省洛阳市人民政府


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洛阳市散装水泥管理办法》的决定


(2005年7月6日洛阳市人民政府第1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2005年7月26日洛阳市人民政府令第71号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洛阳市人民政府决定对《洛阳市散装水泥管理办法》作如下修改:
一、第四条修改为:“市建设委员会是散装水泥管理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其所属的市散装水泥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散办)具体负责本办法的组织实施。”
二、第六条修改为:“水泥生产和使用单位,应当完成市散办下达的年度散装水泥计划。”
三、第七条修改为:“新建、扩建和改建水泥生产企业,应当按散装比例70%以上发放能力的要求进行设计和同步建设,按期投入使用。
新建、扩建和改建水泥生产企业,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四、删去第九条、第十一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
五、在原第十五条后增加一条,内容为“袋装水泥生产企业、使用单位应当按照财政部发布的《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征收和使用管理办法》(财综[2002]23号)和《河南省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征收和使用管理实施细则》(豫财综[2004]45号)的规定,缴纳散装水泥专项资金。”
六、原第十八条修改为:“市散办每年应当从专项资金收取总额中提取5%―7%作为发展散装水泥的专项奖励资金,主要用于超额完成散装水泥计划的企业、大型建设工程项目的奖励。”
七、删去原第十九条。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洛阳市散装水泥管理办法》根据本决定作修改并对条款顺序作调整后,重新公布。

附:洛阳市散装水泥管理办法(2005年修正本)
(1991年10月22日洛阳市人民政府第4号令发布 根据2005年7月26日洛阳市人民政府第71号令公布的《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洛阳市散装水泥管理办法〉的决定》修订)
第一条 为了发展散装水泥,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实现国家提出的发展散装水泥的目标,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有关规定,结合本市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发展散装水泥,是国家在水泥生产、销售和应用中采取的一项重大经济技术政策。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领导,有关部门应积极配合,制定具体措施,保障散装水泥计划的落实。
第三条 凡本市行政区域内(以下简称本市)生产、销售、运输、使用、管理散装水泥的单位和个人,均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市建设委员会是散装水泥管理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其所属的市散装水泥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散办)具体负责本办法的组织实施。
第五条 市散办的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发展散装水泥的法规、规章和政策;
(二)编制本市散装水泥发展规划,制订年度散装水泥生产、销售和使用计划,经市计划委员会(以下简称市计委)批准后,组织实施;
(三)对发展散装水泥工作进行协调、指导和监督;
(四)按规定征收和统筹安排发展散装水泥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
第六条 水泥生产和使用单位,应当完成市散办下达的年度散装水泥计划。
第七条 新建、扩建和改建水泥生产企业,应当按散装比例70%以上发放能力的要求进行设计和同步建设,按期投入使用。
新建、扩建和改建水泥生产企业,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第八条 水泥生产企业每年应当与市散办签定散装水泥生产销售和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征交合同书,作为本企业承包责任制的任务完成。业务主管部门应当将计划执行情况作为考核企业及法人代表的指标之一,未完成计划的不能评为先进企业。
第九条 承接建设工程的施工单位,应当具备与使用散装水泥施工相适应的设施,否则不得参加建设工程的施工投标。
第十条 水泥生产企业和销售、运输散装水泥的单位,应当切实加强对发放、运输散装水泥的计量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在计量方面的规定。
第十一条 袋装水泥生产企业、使用单位应当按照财政部发布的《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征收和使用管理办法》(财综[2002]23号)和《河南省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征收和使用管理实施细则》(豫财综[2004]45号)的规定,缴纳散装水泥专项资金。
第十二条 市散办征收的专项资金按预算外资金管理,专户储存,并在市财政监督下,专款专用:
(一)购置、建设散装水泥的设备和设施;
(二)发展散装水泥的管理和宣传;
(三)发展散装水泥的科研、新技术的开发、引进和信息交流;
(四)奖励生产、推广、应用散装水泥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
第十三条 发展散装水泥所需资金银行应当予以支持,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贷款;所需材料计划物资部门应当在分配计划中给予安排。
第十四条 市散办每年应当从专项资金收取总额中提取5%―7%作为发展散装水泥的专项奖励资金,主要用于超额完成散装水泥计划的企业、大型建设工程项目的奖励。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1992年1月1日起施行,1985年市城乡建设局和市财政局联合颁发的《洛阳市散装水泥暂行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关于商标案件定性请示中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关于商标案件定性请示中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为准确进行商标案件定性,切实保护商标专用权,同时,维护商标案件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现就商标案件定性请示中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对商标案件的定性,由依法享有管辖权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予以认定;认定有困难的,应逐级请示。省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加强对下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查处商标案件行政行为的指导和协调。
二、向我局上报商标案件定性的请示,应当由有管辖权的省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文;计划单列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经其所属的省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同意,可以直接向我局行文请示。
三、请示机关上报商标案件定性请示时,应当在调查核实与案件有关情况的基础上,全面、客观地陈述案件情况,阐明明确意见,并附送该案件涉及的实际使用的商标标识及相关证据材料。
四、商标案件定性请示中,涉及请示机关所辖范围外当事人的,我局将视情况转请该当事人所属的省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提出意见。
五、在商标案件定性请示中,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我局不予答复:
(一)请示机关对案件无管辖权的;
(二)越级请示的;
(三)事实不清的;
(四)证据不全的;
(五)当事人已向人民法院起诉且人民法院已受理的;
(六)当事人就合同中涉及的商标事宜存在争议且无最终结果的;
(七)其他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
六、请示机关隐瞒案件真实情况,甚至弄虚作假的,我局除对答复的意见视情况予以纠正外,还将对其予以通报批评。



1997年3月19日

青岛市轨道交通用地控制管理办法

山东省青岛市人民政府


青岛市轨道交通用地控制管理办法

青岛市人民政府令第206号


  《青岛市轨道交通用地控制管理办法》已于2010年9月9日经市十四届人民政府第1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11月1日起施行。


市长 夏耕
二○一○年九月二十五日



青岛市轨道交通用地控制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轨道交通用地控制的管理,保证轨道交通建设的顺利进行和安全运行,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规定区域内用地控制的管理,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轨道交通,是指地铁、轻轨公共客运系统。
  第三条 市政府确定的轨道交通管理机构负责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组织编制工作,参与用地控制范围内建设项目的相关审查工作。
  规划、城乡建设、国土资源房管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法定职责,负责轨道交通用地控制的相关管理工作。
  第四条 市轨道交通管理机构应当会同发展改革、规划等部门编制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五条 根据批复的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设立轨道交通用地控制保护区。用地控制保护区范围包括:
  (一)地下车站和隧道结构外边线外侧五十米内;
  (二)地面和高架车站以及线路结构外边线外侧三十米内;
  (三)出入口、通风亭、变电站、冷却塔等建(构)筑物结构外边线外侧十米内;
  (四)轨道交通过海隧道两侧各一百米内。
  轨道交通用地控制保护区的具体范围,由市轨道交通管理机构根据轨道交通建设时序提出方案,征求区(市)政府意见后,经市规划部门审核,报市政府批准实施。
  第六条 在轨道交通用地控制保护区内进行下列作业的,规划、城乡建设、水利等部门依照法律、法规进行行政许可时,应当书面征求市轨道交通管理机构的意见,市轨道交通管理机构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审查并给予书面答复:
  (一)建设永久性建筑物;
  (二)敷设管线或者设置跨线等架空作业;
  (三)爆破、基坑开挖、桩基础施工、顶进、锚杆作业;
  (四)修建塘堰、开挖河道水渠、挖砂、打井取水、采石;
  (五)在过河、过海隧道段疏浚作业;
  (六)其他可能影响轨道交通建设和设施安全的作业。
  从事前款作业的,作业单位应当采取措施,保证施工作业符合轨道交通用地控制保护要求。
  未经批准,不得在轨道交通用地控制保护区内进行任何建设活动。
  第七条 规划、国土资源房管等部门审批轨道交通用地控制保护区内的建设工程项目和用地,应当符合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以及本办法的规定。
  第八条 国土资源房管部门应当按照轨道交通规划要求和建设时序,将轨道交通出入口、通风亭、冷却塔和变电站的用地作为公用事业用地,纳入土地储备。
  第九条 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第六条第一款规定,未书面征求市轨道交通管理机构意见擅自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由其上级部门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十条 作业单位违反本办法第六条第二款规定,未按照轨道交通用地控制保护要求施工的,由市轨道交通管理机构责令停止施工;造成损失或者安全事故的,作业单位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第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法律、法规有行政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二条 本办法自2010年11月1日起施行。2001年11月14日市政府发布的《青岛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用地控制管理办法》同时废止。